更新时间:2010-02-06

曾根崎心中:近松门左卫门

《曾根崎情死》改编自元禄16年(1703年)旧历四月七日早上,大阪堂岛新地天满屋的游女初(はつ)(21岁)与内本町酱油商平野屋的店员德兵卫(徳兵衛)(25岁)在梅田曾根崎的露天神森林中殉情一事。

人偶净琉璃《曾根崎情死》于同年五月七日(旧历)的道顿堀竹本座中初次演出,但在当时的口传中,之前已有以歌舞伎的形式演出,这些表演也成为当时的话题。而在翌年发行的《心中大鉴》中卷三《大坂之部》亦以“曾根崎的曙光(曾根崎の曙)”之名的小说记载事件。以这些表演而成的话题为开端,在当时出现了“殉情故事”的热潮,近松的代表作之一的《心中天网岛》亦于1720年发表。然而,对这些以殉情为题的作品引起共呜,而实际去殉情的人逐渐增加,江户幕府最后于1723年禁止上演,并禁止对殉情者举行葬礼。

人偶净琉璃中的《曾根崎情死》
人偶净琉璃在此作品之前,多是日本武尊传说、源义经等广为人知的传说故事,但近松则在当时尝试以殉情这种较为俗世的故事为题,对照以前流行的种类,创立了通俗故事的新类型。虽然在之前已有一些加插俗世事物在作品的人偶净琉璃,但《外题年鉴》等评《曾根崎情死》为最初实际确立的通俗故事。作品实际上比较短,但把俗世事件以净琉璃表现的尝试,以及故事本身的吸引力,受到当时人们的欢迎。
酱油店的店员德兵卫和游女阿初是一对情侣。故事在德兵卫和阿初于生国魂神社久别重逢的情景开始,阿初埋怨德兵卫没有写信给她,德兵卫则解释在不能会面的这段期间中的遭遇。

德兵卫在叔父家中当学徒打工,因他的老实而且勤奋工作而获得信赖,叔父要求他和侄女结婚,更给他钱做生意。德兵卫已经有阿初而拒绝,叔父却在德兵卫不知道的情况下准备结婚所需。德兵卫再次断然拒绝,这次激怒叔父,并说要断绝关系、不让他做生意、赶他出大阪,买给他的衣服要在七日内以金钱归还。德兵卫好不容易取回继母的订婚金,但他的友人九平次怎样都要借这些钱,说好三日内归还。随着九平次的登场,在另一边,阿初被卷入一场打闹而被一些客人带走。德兵卫催促九平次还钱,九平次却说不知道有借过钱。德兵卫在公众前大呼被九平次欺骗,但不止没有人相信,还被打了一顿。

被亲戚断绝关系、被朋友背叛,德兵卫认为已经没有任何证明清白、挽回名誉的方法,决定寻死,在此之前暗地寻找阿初。这时德兵卫不可以随便被人发现,阿初则暂时让德兵卫藏于地板下。不久,九平次以客人的身分来访,直至归去前不断说尽德兵卫的坏话。德兵卫在地板下捏拳忍怒,阿初亦决定了死亡。在深夜,两人携手走到露天神的林中,在连理松木下确定对方对死亡的决意后,德兵卫以胁差取去阿初之命,再断去自身生命。

在歌舞伎的版本中,则再多了一些情景,如德兵卫叔父在天满屋寻找失踪的德兵卫、阿初与德兵卫出走天满屋后卖油店店员拜访天满屋,并暴露九平次借钱不还。

近松门左卫门 (1653~1724)日本江户时代净瑠璃(木偶戏)和歌舞伎剧作家。他从25岁前后开始写作生涯,直到72岁去世为止,共创作净瑠璃剧本110余部、歌舞伎剧本28部。在日本文学史上,近松与同一时代的井原西鹤、松尾芭蕉并称为“元禄三文豪”。

近松门左卫门于元禄时代前后相继发表了时代剧《景清出家》和世态剧《殉情曾根崎》,不仅创造了“新净瑠璃”,而且在日本戏曲走向成熟之时,就确立了日本近世悲剧的地位,迎来了悲剧创作的第一个高潮。
身处元禄时代的近松,他的悲剧的诞生,是有着社会的发展、价值观念的变化、时代审美观念的衍进等诸方面的因素在促进的。元禄时代城市商品货币经济获得了发展,并侵蚀着农村的封建自然经济,促进农村的两极分化,封建的幕藩内部财政困难,武士走向贫困化,在这种情势下,町人阶层不甘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,其势力迅速抬头,町人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出现在历史舞台。这时期,商业社会的合理主义精神,自由的个人感情作为一种社会价值,渗透到日本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,产生了肯定现世的思想、情义的价值观念,伴之追求自由、平等和人性的解放,新的人情与旧的义理的矛盾凸显了出来,社会上广为流行现世主义、性爱主义,对当时的日本文化的冲击是很大的,从而形成了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和一种新的审美价值取向。社会上常常出现主仆的情义和男女的爱情发生矛盾,最终产生殉死或殉情的事件,在文艺上就有所反映,出现了以人情为本的“净瑠璃”、“歌舞伎”、“浮世草子”等庶民文艺形态,并受到町人大众的狂热欢迎。
在这一时代大变革的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,像《景清出家》所表现了对主家的义理与人情相剋,主人公景清最后对源、平两家抱着旧仇新恩的愤懑、内疚和感激交杂的心情,挖去自己的双目,出家为僧;以及《殉情曾根崎》所表现情爱中的义理与人情的纠葛,主人公阿初和德兵卫的爱情始终如一,在周围的压力下,不肯改变爱意情念,最后双双殉情。这些故事,不管选择自残,或者选择死,都不像以往那样只是一种哀怨的表现,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的内涵,是属于审美范畴所具有的一种独特悲剧性格。上述历史的史实和当时社会的现实,给近松的创作提供了悲剧性的史实或现实,从中提炼出悲剧性的典型,从而使近松自如地在“净瑠璃”中创作出了真正的悲剧。可以说,近松这种庶民悲剧的诞生,是具备了产生悲剧的土壤的。同时,近松这种庶民悲剧的确立,是近松独自的悲剧创作方法的完成,给日本近世悲剧带来划时代的发展。

近松创作的“净瑠璃”悲剧的最高杰作是《殉情天网岛》,它比起《殉情曾根崎》来,所反映的殉情的根源更为深刻,不仅描写了义理与人情虽有纠葛,但不是对立,主要对立是当时维持封建“家族制度”下的婚姻与追求个人爱情的矛盾,将道德问题深化为制度问题、时代与社会的问题。同时在艺术表现上,超越一般情节的客观叙事,而深入探究主观的心理机微,揭示人物情感纠葛的内心世界,展现了处在民众悲剧中心的两个女人的心灵之美,大大地提高了悲剧性。

文乐:结合吟唱和三弦伴奏的木偶戏艺术在17世纪的江户(现在的东京)越来越受欢迎,在商业城市大阪,由于两个天才人物的努力,木偶净琉璃才迎接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。 这两个人物是吟唱者竹本义大夫 (1651-1714) 和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。文乐是由3名木偶剧艺人表演的“木偶剧”,主角木偶由3名木偶剧艺人共同操弄。三弦伴奏与台词朗读配合栩栩如生的木偶动作,再加上绚丽多姿的木偶戏装木偶戏(“文乐”)这个词来源于“文乐座”,实际上是存活到近代的唯一一个商业木偶剧团的名称。 木偶戏有叫做木偶净琉璃(“人形净琉璃”),这个词汇本身说明了木偶剧的起源和实质。“人形”的意思就是木偶或者傀儡,“琉璃”的意思则是一种伴以三弦演奏的戏剧说唱。
北野武的《玩偶》以近松门左卫门的文乐净琉璃《冥土之飞脚》串起三个爱情故事。

“殉情”是对日语“情死”的翻译,而“情死”在日语中有一个专门的词“心中”,这是日本大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将汉字“忠”字分解开,将其上下部首调换一下就成了“心中”,原意为“相爱的男女向对方表露心迹的证据”,有切指甲、文身、断发、断指、情死等。后来,“情死”就成了真正的“心中”,进而“心中”成为专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体自杀。日本人一向对殉情有特殊的迷恋,日本许多电影和文学作品中都有“情死”和“心中”的情节,而不同文本对殉情往往均有正面的歌颂。近年最成功的例子无疑是渡边淳一的小说《失乐园》。一对恋人把情死作为获取“来世”爱情幸福的途径,梦想着借情死使他们的爱情永恒化。他们怀着对生的留恋和对死亡的向往,为情而死,双双自尽以实现最终的结合

死并非生的对立面,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。

曾根崎心中曽根崎心中(1978)

又名:Sonezaki shinju / Double Suicide of Sonezaki

上映日期:1978-04-29(日本)片长:112分钟

主演:梶芽衣子 宇崎龙童 井川比佐志 

导演:增村保造 编剧:Monzaemon Chikamatsu/增村保造 Yasuzo Masumura/白坂依志夫 Yoshio Shirasaka

曾根崎心中的影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