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兹山魚譜(자산어보,2021)在韓國大放異采,繼王的男人(왕의남자,2005)、思悼(사도,2015)後又一次讓人惋惜韓國再次拍出了中國應當拍出的東西。玆,是「兹」的本字,這是「兹」的其中一義。段玉才說文解字注:「 玆 ,從二玄,音玄。」「二玄」的意思就是玄之又玄,黑之又黑。丁若銓作為一個文人雅化了當地對「黑山」的俗稱為「兹山」,因此,片名的「兹山」,應作「玆山」,讀作「玄(音懸)山」,不過現代讀作「兹(音孜)山」也無可厚非。

2、接著,想寫一點關於兹山魚譜一片的思想性層面。電影的主軸在教如何作人——人的生物性層次叫作「小人」,人的人性層次叫作「大人」,而整部電影講的「成人之學」是「成大人之學」,就是故事中張昌大心心念念琢磨的「大學」一文。因此,劇情聚焦在張昌大這個由小妾所生庶出的孩子,如何從一漁夫蛻變成士大夫——注意,當昌大辭官時,丁若銓才算火盡薪傳,那一刻的張昌大也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士大夫。

3、劇本以張昌大反覆誦讀,試圖理解的「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」為核心,這段大學中開宗明義的話中,「明明德」已經由昌大的老師丁若銓以尚書中若干篇義理來作說明,而「親民」,則是由整部電影情節之鋪展來注解。親民,就是親近人民。那麼,什麼是人民?什麼又是親近?

[a] 親,親近
「親民」的「親」,在電影中是治學方法,就是朱子理學的格物致知、即物窮理,也就是對人事物透徹的觀察、感受、理解、分析、歸納、辯證、融會等態度跟實踐方法。

[b] 民,人民
「親民」的「民」,在電影中,第一,指人們賴以維生的土地——這就是茲山魚譜的由來,茲山魚譜是丁若銓貶謫流放海島時,觀察漁民討海所獲,進而整理的魚類圖鑑。這裡,千萬別忘了朱子的身分之一是地質學家,他研究高山上出現的海中生物化石,發現陸升海降的現象——山崖之間,往往銜螺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,橫亙石壁如帶,此乃昔之海濱,今東距海已近千里。朱子理學中格物致知、居敬窮理的治學方法,丁若銓不僅應用在海洋,也用在土地上,比如從鄉里中農婦的口中意識到松樹作為舟車建築使用的營建木材,但是政府卻禁止人民砍伐,那麼人民需要木材,如喪事需要棺木,還得花費鉅額跟政府購買,而且林地增而耕地減,形同與民爭地,等等問題促使他因而寫下另一著作——松政私議。對漁林業的關心與研究,對資源使用的利弊探索,是電影中解釋「民」字的第一層次。
「民」的第二層意義,是百姓,是方志,是人們生活的情況與面貌,如電影呈現出地方上人們的百態,包括生產方式、婚喪祭祀、稅收勞役、知識教育等生活細節,這些是丁若銓在朝中而遠離人民時不能體會的。他流放孤島,或說禁閉於黑山,那其實是命運賞賜他的一個機會;相較於派駐而一樣滯留於當地的地方官別將,他就沒有把握住這樣的機會,而不過是怨天尤人,終日期待調職回京。
「民」的第三層意思,是寰宇,是世界,比如丁若銓會拿天主教聖經中的寬恕來會通儒家的仁;根據一名漁夫海上漂流至琉球、呂宋的奇遇寫下漂海始末一文。有一次,漁民從海上撿到洋船留下的地球儀,他把地球儀放在學生昌大的眼前,這裡,他教育昌大的是一個嶄新的視野,是新科學,是新世界觀,也是一個新的宇宙觀——電影隨後以他在悠悠天地間與銀河星空下獨立的畫面,來展現這一點。

所以,電影用故事情節來注解大學這句話,說的是:一個真正的人,他該走的路,是意識、修持、涵養、發展自己的人性而非動物性部分(人性就是仁愛,動物性就是利害),並且保持與自然天地、社會人群的接觸,並擁抱世界,那麼這樣的人才會完整而優質。

4、受到天主教聖經的影響,丁若銓汲取了其中的平等觀,把這平等觀和真正的「王道」結合,互相闡述——王道,講的不是帝王世襲制度,而是一個理想社會的呈現。所謂「王者,往也,天下所歸往也」,王道是天下人所嚮往,並且歸往的一個理想社會之實現。丁若銓的觀點,可說是真的回歸到儒家學說的核心裡,所以放棄了像弟弟丁若鏞那樣單就現實制度的角度去立論著述,而是絕塵避居。他告訴昌大,他心中理想的社會是沒有一個現實或階級中的帝王或主宰的,理想的社會裡,人人應該就是自己的主宰——這,也就是易經乾卦的「群龍無首,吉」。

5、這部電影展現出士大夫的氣節,包括蘇東坡在誣陷中突圍、柳宗元在西山重生、韓愈貶於潮州而振興文風、陶淵明辭官後審容膝之易安、汪中渡過寒夜見晨光則欣然有生望,甚至表現出何以沈從文在湖南寫邊城,與同時期五四運動一批救國知識分子行徑迥異。同時,電影表現這氣節的時候,結合了茲山魚譜中對烏賊「墨囊」和「軟骨」的描寫,形與意渾融一體。

松政私議

兹山魚譜


兹山鱼谱자산어보(2021)

又名:The Book of Fish

上映日期:2021-03-31(韩国)片长:126分钟

主演:薛景求 卞约汉 李姃垠 敏度希 柳承龙 

导演:李濬益 

兹山鱼谱的影评